一次穿越“火线”的爱心接力
“帮我再打听打听,是谁给我送的药,替我好好感谢他们!”4月5日一早,65岁的凤台县新集镇王集村村民岳昌雁给手术后的“漏口”换上新的“造口袋”后,随即给远在合肥市的儿子打去电话,再次叮嘱。
老人口中的“药”便是医疗用品“造口袋”。自从直肠癌手术后,岳昌雁每天都要佩戴好,才能正常生活。由于防疫管控,老人无法买到新的物资,家中的存量也是越来越少。在他即将“断粮”之际,一次穿越“火线”的爱心接力,让老人倍感温暖。
“平时只有在淮南市区医院才能买到,现在快递也停了,这可咋办?”4月3日,岳昌雁发现每天要更换的“造口袋”只剩下了最后一片,情急之中四处想办法。但为了防控疫情,凤台县已经实行全域封闭管理,人员无法出入,老人心急如焚。
老人的急需被淮南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获悉,17时40分,一道指令迅速传到安理大一附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紧急准备医疗用品。另一道指令同步传到淮南市公路运输管理处,调动应急就医保障车辆负责转运。
“5372车辆收到,立即赶往医院!”17时42分,淮南市“老弱病残孕”就医保障群里,爱心出租车队驾驶员李雷“就近接单”,8分钟后便抵达指定位置。
“老人手术后肛门改道,每天都需要用‘造口袋’在腹部从‘漏口’接住排泄物……”安理大一附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薛梅一边将医疗用品交给李雷,一边专门叮嘱:早一点送到,就能早一点让老人缓解痛苦。
18时,“5372”载着医疗用品,从田家庵区向着凤台县出发。和“5372”一样,在淮南市公路运输管理处组建的“老弱病残孕”保障队伍里,43台爱心出租车在全市交通管控、公交停运、出租车停运的状态下,承担起5个区的应急就医保障任务。
群众的需求,丝毫不能耽误。近40公里路程,李雷一路疾行,于19时赶到八公山区与凤台县交界处的淮河孔李大桥卡点。
为防控疫情,凤台县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封闭管理。此时,凤台县新集镇镇政府工作人员高川身穿防护服,已在孔李大桥卡点等候。
没有仪式,没有握手,高川与李雷点头致意后,带着医疗用品随即启程,一路通过凤台淮河大桥卡点、转盘卡点、城郊卡点等疫情防控点,于当晚20时30分抵达目的地。
当装有40天用量的“造口袋”交到岳昌雁手中时,老人久悬的心也终于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