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建设 > 县乡公路 > 公路建设

农村公路成为村民增收致富“幸福路”

发布日期:2021-04-23 10:24来源: 淮南日报作者:张鹏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

“十三五”期间,我市交通运输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已初步形成了公、铁、水协同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不仅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淮南“十四五”期间开启交通强市新征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农村公路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最主要基础设施之一,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保障,也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农村公路建设规模大、覆盖面广,是沟通城乡、乡村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而农村道路运输是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的基础,对区域间、城乡间的经济资源交流起着关键作用。

“十三五”期间我市扎实推进“四好公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3513公里(其中畅通工程1866公里,扩面延伸工程164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487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23座。累计完成投资25.7亿元,全市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率均达100%,全部乡镇通三级以上公路,40%的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达73%。农村公路考核连续五年均列全省第一方阵。人民群众对“四好农村路”的获得感、满意度不断增强。

正视差距,奋起直追

“十二五”以来,我市紧紧抓住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按照《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克难攻坚,使农村公路建设里程快速增加、技术等级显著提高,路面状况明显改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从总体上讲,我市农村公路还存在总量不足,管理养护水平低,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农村客运发展总体滞后等问题。而且在建设过程中公路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工程管理难度大,质量控制困难。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农村公路的进一步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进程,2016年4月16日我市出台《淮南市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方案》,要求从2016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市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通过优化完善农村路网,改造提升县乡、村道等级,建立农村公路管养机制等措施,实现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既定目标。

2016年至2018年期间共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1866公里,使全市每个乡镇具备1条以上连接国省干线或县城的路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的三级及以上公路;具备1条以上与相邻乡镇最便捷的路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的四级以上公路。

为切实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进一步补齐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短板,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9月3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四个配套方案,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聚焦解决农村公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着力优化农村路网布局,着力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着力加快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进程,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保障。

2018年至2020年期间共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647公里,使全市每个较大自然村通1条路面宽度不低于4.5米(特殊区域特殊路段路面宽度不低于3.5米)的硬化路,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通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2018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构建三级路长制体系、夯实分级路长责任、推广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大力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工程。全市县、乡、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构建率达到100%,县、乡两级路长办公室设置率达到100%,县区农村公路路长制规章制度制定率达到100%,乡村道路专管员覆盖率达到100%,爱路护路安全出行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基本消除农村公路沿线“脏乱差”现象,实现农村公路“畅安舒美”的目标。

2016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660公里、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水平、推行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健全农村公路灾毁应急响应机制、创建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等方式,逐步构建符合我市农村实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公路养护运行机制,全市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总比例达到85%,县乡公路年均大中修比例达到7%,实现小修保养常态化。

2016年至2020年期间共实施1487公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强化县、乡公路安全隐患治理,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26座,实现农村公路危桥总数逐年下降,切实提升农村公路保障服务能力和安全服务水平。

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开通,我市交通部门大力推进村村通客车的发展,客运完成淮河以南四区5条农客班线公交化改造,开通调整10条公交线路,运营范围由城区延伸至农村,实现了主城区内全域公交。完成了凤台县闫湖村、潘集区胡集村、寿县田铺村等11个建制村通客车任务,实现了全市794个建制村通客车;随着交通畅通,邮政快递快速发展。一是规模实力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邮政行业业务量规模由2.36亿元,跃升至13.7亿元,年均增长42.15%,快递业务量从503.25万件,跃升至3666.95万件,年均增长48.77%。二是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对全市125处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开展局所分级监管工作,制定了《淮南市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分级监管实施方案》。有序推进邮政普遍服务高质量发展,覆盖城乡的快递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并向下延伸,共建成分支及末端网点361处,快递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三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累计建设城市综合服务站点43个,乡镇快递公共服务平台55个,智能快递柜410组、格口19600个,实现邮件接转、物流配送、信息交流和金融服务等功能一体化。建设县级运营中心2个、镇级运营中心17个、邮乐购站点1353个,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投递体系。深入推进“一市一品”等服务项目,“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逐步形成,服务农业、工业、服务业能力显著提升。

破解难题,砥砺前行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工作,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部分地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仍然沿用过去的旧模式,分析现状,如何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巩固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解决“四好农村路”工作中管好、护好的短板问题,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2020年10月16日,印发《淮南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等方式,着力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着力提升农村公路管养水平,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基础保障。

持续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力争到2022年基本建立“统筹督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尽责”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形成财政投入职责明确、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格局。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农村公路通行条件和路域环境明显提升,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农村公路提质改造

农村公路建设是一项惠及民生、服务发展、提升形象的民生工程、实事工程,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要持续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市县乡公路管理局将加大农村路网建设力度,以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建制村通双车道、自然村通硬化路和联网路等工程为抓手,不断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有效发挥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在乡村振兴中的先导作用和“引擎”作用;进一步压实监管责任,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做细做好做实后续配套工程;统筹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农村道路交通规划,积极争取资金项目支持,优化完善道路规划建设,着力提升道路建设标准、通行效率。

——重建农村灾毁公路

2020年汛期以来,持续的强降雨和洪涝重创了我市交通公路基础设施,部分地区公路毁损严重,市县乡公路管理局根据农村公路灾毁总体情况、灾毁类型,坚持脱贫优先、应急与长远相结合、重建与提高相结合、专项修复与日常改建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公路灾毁应急抢通工作,8月底,所有具备条件的中断道路全面通车,9月底,全面完成一般项目的灾毁重建任务,农村公路路容路貌、通行能力、服务水平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全力保障车辆及行人安全出行,服务当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下一步,市县乡公路管理局将在完成一般灾毁项目的基础上,通过压实自身责任、加大资金筹措、加强技术指导、严格项目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奖惩考核等方式,对灾毁严重路段通过新改建项目、养护工程项目实施恢复重建,力争2021年底前所有灾毁重建项目全部完工,恢复提升农村公路技术状况,提高农村公路防灾抗灾能力,充分保障灾区交通运输需求和群众出行需要。

展望未来,步履铿锵

“十四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农村道路的建设与发展对乡村振兴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强化乡村道路与国省干线、铁路、水运、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衔接,加快建设“多网融合”的综合交通体系;引导交通运输与旅游、物流等关联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交通+扶贫”、“交通+产业”、“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使之在乡村末端见成效都将依赖于农村交通的不断发展。因此“十四五”期间我市依然要高质量发展“四好农村路”。

——构建广泛便捷的基础网。以农村公路、通用航空为重点,打造深度通达、普惠城乡的基础网。“十四五”期间,加快推进深度通达、提档升级、产业融合和安全保障,构建覆盖全面的农村公路网。

——推动农村公路深度通达。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自然村延伸,不断提升农村公路通达广度和深度。

——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推进农村公路升级改造,重点推动县乡道以及低等级农村公路的升级改造。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尤其是通客车的窄路基路面公路加宽改造,在具备条件的地区逐步实施双车道改造,同步配套建设相应交通安全设施。

具体来说,首先要推进农村公路产业融合。加快建设通往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生态养殖基地、农家乐聚集地等乡村主要产业经济节点的公路。充分考虑现代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等发展需求,适当提高农村公路的建设标准。推动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支持旅游公路建设,积极拓展“运游一体”服务。重点推进能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新改建,实现重点工业园区、农业示范区、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有三级以上公路连接,农村物流点、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对外通行条件明显改善,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

其次是做强县乡村服务网络。健全以县级分拨中心、乡镇服务网点、村级公共服务站点为支撑的农村快递服务网络。提升县级分拨中心精细化分拨处理能力,推动实现乡村直拣、集中配送。鼓励快递企业通过邮快合作、快电合作、快商合作等模式建设乡村快递公共服务站点。推动乡镇以下网络设施资源共享,提升乡村快递网络运行效率。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和快递设施统建、政策共享,进一步畅通农产品上行和消费品下行的电商快递渠道。

再次是提升邮政快递、物流末端服务能力。支持“交快合作”、“邮快合作”、“快电合作”等多种末端服务模式创新,发展共同配送,建设村级快递公共服务平台。在有条件的地方布设智能自助取件设施,试点无人机配送。建设“一市一品”示范项目,培育快递服务现代农业金牌项目。到2022年,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有服务,建制村电商快递配送全覆盖,到2025年,稳定运营500个以上农村快递公共收投站;推动形成有机衔接、层次分明、功能清晰、协同配套的城市货运配送节点网络体系;支持城市货运配送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统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等集约化配送方式,鼓励城市货运配送模式创新。加强交通、邮政、快递、商务、供销等资源整合共享,科学布局农村物流网络节点,实现“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多站合一”。

最后就是完善普惠均等的城乡客运网。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和覆盖面,完善城乡公交网络,基本建成由县城——镇主干线路,乡镇——乡镇连接线路,乡镇——建制村加密线路构成的城乡公交三级网络系统。加强城乡道路客运服务衔接,基本实现重点镇有枢纽站、重点村有首末站,建制村通公交班线。推广政府购买服务的农村客运经营模式,引导农村客运班线采取区域经营、循环运行、设置临时发车点等灵活运营方式。统筹协调城乡客运在票价、税费、补贴、通行等方面的政策,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提升农村公路安全保障。加大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实施力度,强化县乡公路安全隐患治理;继续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实现农村公路危桥总数逐年下降;基本完成县道、乡道及通客运班线的村道安全隐患治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