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谋划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交通运输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关于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扎实苦干,以“交通建设大会战、运输服务大提升、交通运输大发展”为主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运输市场监管,提升交通服务水平,交通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一、2024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持续开展交通大会战。2024年全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62.46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投资70亿,1-11月份已完成投资68.5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9.8%,同比下降2.73%。其中高速公路完成投资44.3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0.7%;国省干线完成投资14.0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2.1%;农村公路完成投资3.4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3.3%;水运建设完成投资5.5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1.1%;枢纽场站完成投资0.77亿元;大规模设备更新完成投资0.35亿元。
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实施。S16合周高速淮南段已完成合同工程量的90%,确保年底前具备通车条件;S19淮桐高速淮南段路基工程完成78%,桥梁工程完成71%;S63怀远至凤台高速淮南段路基标已进场,正进行驻地、预制梁场等大临设施选址及建设工作;S10扬州至淮南高速淮南段全线用地已取得施工图、环评及建设用地批复;S20长丰至固始高速公路淮南段正在开展项目前期及勘察设计招标准备工作。
国省干线改造力度加大。G206洛河至曹庵一级公路(洛河至洞山东路段)主体工程已完工;G345凤台至毛集快速通道初步通车,G206洛河至曹庵一级公路(九龙岗至孔店段)、G345毛集至颍上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8条国省干线建设有序实施;淮南淮河大桥用地组卷报批已报送至省政府,涉水施工(水利)许可已申报,施工、监理单位已进场,图纸会审已完成,控制桩复测已完成,原地面复测已完成,大型临时设施建设(两区三场)完成30%;G345潘集区田集至姬庄子一级公路(芦集街道保通段)施工招标已挂网,将于12月10日开标;G237寿县堰口至保义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堰口至安丰段),已开工建设;S324吴山界至隐贤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安丰至炎刘段)施工图已审查待批复。国省干线养护工程21.1公里、安全设施精细化工程89.649公里预计年底完工。
港口航道建设有序推进。陶圩综合码头、凤台新港综合码头、寿县新桥综合码头、皖江物流码头、大通洛河作业区港口物流园、3号水上服务区、寿县东升综合码头等7个水运工程有序实施,大通珍珠码头已通过竣工验收投入使用。淮南江淮枢纽港何台作业区正在积极协调拆迁问题;寿县捷力综合码头正在开展土地报批手续。淮南港总体规划目前已先后通过市规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会议,下一步计划报省交通运输厅和省政府审批。
农村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印发实施《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南市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淮府办秘[2024]13号)。2024年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530公里,已全部完工。寿县、潘集区、毛集实验区正积极申创国家级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通用机场建设扎实推进。谢家集通用机场何郢场址符合《通用机场建设规范》等相关规范、规划要求,具备机场功能定位发展条件,民航华东管理局已批复,东部战区现场踏勘及专家评审已通过,根据东部战区空军作战处意见,2024年5月已补充征求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场址意见,目前已报东部战区空军待审查。
交通物流发展快速推进。启动安徽淮南国际物流港项目,项目总体规划及铁路场站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方案已通过上海铁路局技术方案审查会。持续推进第三批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淮南“连淮入河、通江达海、融长三角畅达国际”先进装备公铁水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目前项目主体已建成,中志轨道铁路专用线已于5月10日经上海铁路局批准开通启用,7月4日正式运行。开工建设谢家集南城市综合交通驿站,上窑、山南、经开区农场等城市综合交通驿站项目已完成交评、环评、稳评、安评、土地勘界等前期工作。
(二)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巩固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成果。积极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完成309台农村客运车辆(寿县287台、毛集22台)公交化改造,实现全市100%建制村通公交目标。持续开展公交服务品质提升,优化调整公交线路7条,增加运力8条,延长服务时间2条。开通淮南“点巴”(市民通过互联网即可预约公交服务),提高市民乘坐公交车出行的便利性,截至目前已服务1.4万余人次。新改建公交站亭180个,改造公交无障碍站台20个。罗山公交停保场主体建筑及场站已建设完成,西部客运站目前正积极推进各项验收工作,预计年底前投入使用。
(三)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监管。治理公路超限超载。查处超限超载货车3784台,卸载货物32549.04吨,其中查处 75 吨以上或超限率100%以上货车12台,非现场执法查处1476台,移交公安部门2307台。整顿道路运输环境。开展“2024护航春运”、“春雷行动”、“砺剑行动”、豫皖鄂三省十市联动执法等专项整治,共办理行政执法案件5214件。累计查扣非法营运车辆262辆;查处违规经营客车101辆、出租车586辆;查扣非法危险货物运输车辆26辆;查处非法驾培车辆3辆,取缔非法驾培点3个;查处非法机动车维修业户12家,责令整改未备案机动车维修业户100家。整治公路路域环境。扎实开展路政巡查执法,查处非法涉路施工9起,清除非公路标志等186处、清理摆摊设点和打谷晒场159处,清理公路用地范围内堆积物2050处,修剪行道树35200棵。整顿水上违规行为。开展水上联合执法“护航2024”1号、2号等专项行动,查处违法违规船舶2386艘次。加强内河船舶非法从事海上运输常态化治理工作,认真组织典型事故案例“双进”(进航运公司、进船员培训机构)警示教育活动。
(四)优化提升交通政务服务。积极承担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国家试点任务。在省市两级的共同努力下,淮南按期成功上线并在全省复制推广运行。通过“数据共享、调用电子证照、在线核验”等方式,实现表单预填率提升至91.9%,时限由20天缩短至3天,效率提高85%,创新实施1个道路货运运输许可证、同步配发N个车辆道路运输许可证的“1+N”新模式。截至目前,办件系统已实际办理54件。相关经验做法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徽省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发文推广,在新华社、人民网、中国交通报等媒体刊载,入选2024政博会“高效办成一件事”业务创新典型案例、安徽省解决“一类问题”典型案例。全面推进“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依托互联网道路运输便民政务服务系统、海事一网通办等系统,实现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货运车辆年审、客运路线申请、海事船员证书核发、公路超限运输许可等高频事项“跨省通办”,方便群众和企业咨询、办理,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由“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腿”,切实提高交通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全年累计办理“跨省通办”件37535件。
(五)夯实行业安全生产基础。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制定《淮南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统筹推进行业各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八大行动”。2024年共开展执法检查891余次,检查企业1976家次,发现整改隐患和问题282处,查处非法违法行为4626次,约谈企业456家次,罚款941.65万元。印发《2024年淮南市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工作要点》、《淮南市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做好境内铁路沿线违法堆放及飘浮物外部环境隐患问题整改的通知》,开展铁路沿线安全问题隐患“回头看”和专项督导检查,确保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整改到位。
(六)强化交通运输环保治理。制定实施《交通运输领域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工作实施方案》、《交通运输领域道路扬尘工作方案》及《交通运输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提升行动方案》。加快新能源车辆替代应用。2024年市区更新出租车381台,其中新能源车辆367台,占比96.33%。新购置并完成登记入户公交车222辆,新能源车辆占比100%。强化国省道路扬尘治理。认真落实《淮南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安排国省干线公路保洁道工出勤38000余人次,洒水车累计工作1517台次,洒水92700余吨,对重点路段实施定时洒水降尘作业。强化运输行业环保监管。建设完成汽车尾气超标治理8家维修企业(M站)并联网运行,加强对维修行业日常巡查,重点检查企业维修废弃物收集、贮存、转移,危险废弃物台账的建立,是否在密闭空间或设备中开展喷漆、喷涂作业,共检查维修企业635余户次,超标排放维护量为581台次。稳步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工作,积极对接市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淮南市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实施方案》、《关于转发<安徽省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文件,积极开展我市老旧营运货车及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报废更新工作,共申报补贴资金1634.5万元。强化港口船舶污染防治。申报补贴资金728.64万元,加快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规范接收转运处置港口和船舶污染物。共检查港口企业919家次,检查船舶9099艘次,依法查处违反水上防污染规定船舶172艘次。共接收处置船舶污染物:船舶垃圾14.69吨、船舶生活污水579.32立方、船舶含油污水9.79立方。加快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建设使用,全市15家港口企业共计完成33套泊位岸电设施建设,实现了港口岸电设施全覆盖,使用岸电设施1464艘次,使用岸电时间9001小时,用电量9850千瓦时。
(七)深化交通法治政府建设。提升法治水平。制定《淮南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工作要点》、《2024年全市交通运输依法行政暨法制工作要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质量效能提升素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法治讲堂12期。动态调整规范行政处罚清单、行政许可清单、公共服务清单、行政权力中介服务清单,统一规范行政处罚行政强制384项、行政许可19项、公共服务77项、中介服务4项、其他权利41项。打造执法品牌。成立海事调查工作室及实训基地,剖析内河水域监管的重点、难点及盲点问题,强化执法人员事故调查能力,综合提升水上事故预防能力。与田家庵区人民法院联合成立“交通纠纷诉前调解中心”,通过组织交通纠纷典型案件庭审旁听,分析研究典型案件、分享经验做法,开启我市府院联动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的新篇章。打造“8212328交通失物找寻处”和“8312328交通司乘纠纷调解处”服务品牌,利用出租汽车监管平台和车载视频还原事实真相,主动受理、化解司乘纠纷,今年累计帮助乘客找回失物1200余件,调解司乘纠纷960余起。开展普法宣传。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责任制”,制定交通运输普法清单,组织开展交通行业法规、民法典、行政复议法、国家安全法等专题普法宣传活动,在淮南交通广播每周一至周五早7:35分播出交通执法动态,宣传行业政策法规,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以案说法、主动接受监督,累计播出192期。开办“鹏哥说法”“娟娟学法”普法栏目,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开展普法宣传,不断增强依法行政水平和能力。
二、2025年工作谋划
持续开展交通建设大会战,做好“十五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编制,全力抓项目稳投资,全年计划完成投资60.85亿元,全面实施交通建设项目22个,其中:高速公路4个、国省干线公路11个、水运工程6个、农村公路1个。
(一)加强项目建设。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S16合周高速寿县刘岗至保义段、S63怀远至凤台高速等4条高速公路建设,力争S16合周高速寿县刘岗至保义段、S19淮桐高速淮南段通车试运行。加快国省干线建设。加快实施淮南淮河大桥、G206洛河至曹庵一级公路(九龙岗至孔店段)等10个项目建设,G345凤台至毛集快速通道建成通车。加速推进G345潘集区田集至姬庄子一级公路改建工程、S324吴山界至隐贤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提升改造农村公路。全面落实《淮南市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谋划2025年“四好农村路”建设和养护工程600公里,有序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和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硬化路和联网路,持续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加快水运工程建设。完成淮南港3号水上综合服务区项目,加快寿县新桥综合码头、凤台新港综合码头、陶圩综合码头等7个项目建设,继续做好淮南港总体规划修编和港口史编撰工作。加快交通物流建设。完成上窑、经开区农场、山南等3个综合交通驿站建设,开工建设淮南国际物流港项目,力争开工建设谢家集通用机场。
(二)发展公共交通。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巩固省级公交示范城市、绿色出行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实施公交成本规制办法,促进城市公交健康可持续发展。持续开展公共交通服务品质提升活动,继续开展公交站台新改建,加快西部客运站建成投入使用。
(三)优化政务服务。继续做好“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试点工作,总结系统运行情况,反馈优化提升建议,推广试点先进经验,同时积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做好第二批“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办机动车修理店一件事”试点工作,大力提升企业办事的便捷度、体验度、满意度。
(四)加强行业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细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安全生产工作十五条硬措施,全链条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严厉打击道路违法运输行为,重点打击非法营运、危险品运输车辆运营时动态监控不在线、出租车违规经营,严重超限超载等违法违规行为。针对“两客一危一货”领域,开展对无资质人员、无资质车辆从事道路运输,旅游包车长期异地经营、不按包车牌载明事项运行、超越许可事项经营、运营时动态监控不在线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深刻汲取全国多地大客车侧翻教训,指导督促运输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严格车辆维保,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事故警示教育。指导全市汽车维修市场、驾驶员培训和营业性客货运输站(场)等行业做好管理工作。完善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强化港口、渡口安全管理,加强“四类重点船舶”、重点水域、水路运输、水路危险品运输、渡运安全管理,严打内河船舶涉海运输、超载超员、冒险航行等非法违法行为。强化公路、水运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