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已实现港口岸电设施全覆盖 加快智慧航道建设
“十四五”以来,我国内河航运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淮南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推进水运基础设施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多项举措成效显著,为实现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全、低碳、高效水运提供坚实支撑。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淮南率先推进渡口视频监控全覆盖。目前全市渡运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已完成,正加快与公共视频系统对接,现已完成8道渡口监控设施安装,进一步筑牢水上交通安全防线。
智慧航道建设同步取得新突破。淮河淮南段正加快构建“智慧航道图+信息化管理中心+感知采集+系统平台”一体化体系。目前已完成3处航道信息化监控管理中心建设并投入运行,实现对全市通航水域交通动态、污染防治、船舶监管的实时智能监控,大幅提升水上交通治理现代化水平。
在推动港船低碳发展方面,淮南已实现港口岸电设施全覆盖,累计完成38个泊位岸电建设,并对589艘600总吨以上船舶完成受电设施改造。今年以来,岸电使用已达993艘次、用电量超5153千瓦时,有效减少了靠港船舶碳排放。
同时,淮南积极推动船舶结构优化与动力转型。2025年计划报废拆解142艘老旧营运船舶,目前已拆解57艘,其中49艘完工、35艘完成注销;新能源船舶建造也稳步推进,全年计划新建7艘,目前已开工1艘,标志着淮南水运清洁化转型进入实质性阶段。
港口和船舶污染治理同样扎实推进。全市港口环保设施运行和扬尘防治管理持续强化,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全面实施电子联单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接收处置船舶垃圾10.3吨、生活污水425.70立方米、含油污水10.13立方米,实现了“应收尽收”,有力守护淮河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