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交通动态 > 交通新闻

从“应试取证”到“安全会开” 淮南市驾培改革交出亮眼答卷

发布日期:2025-07-21 15:38来源: 安徽交通运输(微博客户端)作者:市运管处阅读次数:字体:[  ]背景颜色:

2025年1月1日,淮南市驾培监管平台与公安考试系统学时联网对接正式启用,为驾培市场带来了一场深刻变革。目前,全市30家驾校尽数纳入监管,超18500名学员借助“皖淮学车”平台实现“先培后付”,累计监管培训资金超6340万元,实行计时培训的学员因退费纠纷产生的投诉大幅减少。这场以“数字监管+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改革,正让驾培行业从“应试取证”向“安全会开”转变。

数字监管筑牢安全基石。改革的核心在于运用科技手段实现全流程监管。在训练场,教练车启动后,车载设备自动进行学员和教练的人脸抓拍,并同步记录行驶速度与轨迹。系统设定每10分钟抓拍一次并进行人脸比对,未通过者需人工复核,有效杜绝了“代打卡”和“刷学时”现象。同时,通过划定电子围栏严格限定科目二、科目三训练区域,并录入教练场地、教练车辆、

教练员、安全员、考核员等基础信息至驾培监管平台审核备案, 动态核验教练资质,清退5名有重大事故记录的教练员。这些措施显著提升了培训安全水平,2025年以来全市未发生培训期间安全事故。

资金托管重建行业信任。针对过去学员缴费直接进入驾校账户,易被挪用导致退费难甚至驾校“跑路”的问题,改革推出了“先培后付+资金托管”模式。学员学费统一存入银行监管账户,只有在完成相应科目的规定学时后,系统才会自动将款项划拨给驾校。如需退费,平台依据合同规则自动核算,经学员确认后,款项在3个工作日内即可到账。新模式运行以来,平台已高效处理退费申请453笔,学员因退费产生的投诉量显著下降,行业信任体系得以重建。

学时抓实提升培训实效。过往部分驾校为压缩成本,不按《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培训,导致学员实际训练严重不足的现象得到根本扭转。如今,完成规定学时作为预约考试的前置条件,系统自动拦截未达标约考申请,学员人均培训时长和培训里程均显著增加,驾驶模拟设备教学中还新增了“夜间驾驶”“恶劣条件下的驾驶”“山区道路驾驶”“高速公路驾驶”等内容。学员普遍反映,扎实的训练让他们在考试和实际驾驶中更有信心,真正实现了从“应试取证”向“安全会开”的转变。

行业生态回归良性轨道。改革有效遏制了恶性价格竞争,驾校的经营重点从“拼低价”转向“拼服务、拼口碑”,部分品牌驾校推出了“一对一定制教学”等高品质服务项目,为学员配备专属教练,全程跟进学习进度,灵活调整课程节奏。同时,大车小车教学培训实行“同标管理”,将大车培训同样纳入计时监管范围。截至目前,全市招收的550余名大车学员培训有序开展,实现了大车小车培训的“齐步走”良好局面。

下一步,淮南市将继续深化驾培改革,建立驾培机构和教练员星级评价体系,着力培养高水平教练队伍,让优质师资获得应有回报,持续写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切实提升驾驶培训质量,守护道路交通安全源头。

分享到: